首页banner

揭秘韩国OCI的多晶硅巨头之路

   发布日期:2011-04-28     来源:生意社    作者:生意社    浏览:3214    
 纵观眼下的全球多晶硅市场格局,确实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如果说2008年之前的全球多晶市场几乎处于被欧美日厂商垄断的局面,相信并不会有太大的异议。但至此之后,新兴厂商的崛起势头一浪高过一浪,不断挑战着这个市场的固有格局也是不争的事实。而在这其中,中韩厂商堪称急先锋,发展势头也最为引人关注。

  要说中国厂商不断加大在多晶硅领域投入原因,其实并不难理解。众所周知自2005年之后,由于无锡尚德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中国厂商已经在全球光伏市场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不过,上游原材料多晶硅的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也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最大“心病”。因此,自2006年开始多晶硅投资如同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广阔的大地上快速冒出。

  但对于韩国厂商竞相进入多晶硅领域的原因,似乎更值得探究。近一两年来太阳能光伏这种新兴的能源利用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并带动终端市场的容量和范围不断扩大。而这种变化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对光伏产品的巨大需求,这同时也是以中国企业为代表的光伏制造厂商疯狂扩张产能的最直接原因,当然韩国不少企业也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争先恐后地进入这一领域,OCI、三星精密化学、韩华化学、熊津集团等便是其中的代表

  “在多晶硅领域布局不会被中国压制,可以取胜”,这是韩国媒体对于本国企业竞相进入这一领域的原因分析。不管这种分析是否客观,不容改变的事实是韩国多晶硅产业已经在全球光伏产业链条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而且地位仍在继续提升过程中,其中的一大表现就是韩国OCI目标直指全球第一大多晶硅供应商的位置,且有望在2013年底实现这一目标。

  OCI目前在全球多晶硅供应市场中的强势地位,其实可以看作是快速崛起中的韩国多晶硅产业的一个缩影。因此,探寻OCI多晶硅巨头之路的意义也就不言自明。

  2006年6月,尚未更名为OCI的韩国DC Chemical宣布将投资2500亿韩元(2.6亿美元)建立工厂生产多晶硅,服务于半导体及太阳能电池行业,这也是首家韩国公司建立多晶硅工厂。当时该公司预计多晶硅工厂将会在2008年上半年竣工,产能将会达到3000吨每年。由此踏上在多晶硅领域的狂飙之路。

  2009年DC化学公司在成立50周年之际,更名为OCI公司。该公司的新名称“OCI”是指“The Origin of Chemical Innovation,即‘化学创新的起源’之意”,涵盖了其核心价值观,创新和领导能力。公司名称的改变意味着,树立新的公司形象,新名称代表公司的基本价值观和目标。而以此为契机,OCI的多晶硅扩张之路也是不断加快。

  2009年7月,随着2期扩厂的完工,OCI多晶硅产能已经突破万公吨,首次来到1.05万公吨。随后OCI的扩张计划并没有停止,随着其年产量1万公吨的P3工厂与2010年12月正式启动,OCI也开始了其试行生产。随着P3工厂的两阶段薄弱环节的顺利排除(第一阶段:8000公吨;第二阶段7000公吨),2011年底总年产能将达到4.2万公吨。

  另外,2010年12月14日OCI公司也同时宣布,将在该公司韩国群山生产基地投资14亿美元扩增多晶硅产能,建设第四套多晶硅装置,生产能力为2万吨/年。该装置于2010年底开建,将于2012年10月建成。另外公司也将投资约2.45亿美元使其现有的第三套多晶硅装置脱瓶颈制约,扩能7000吨/年,将于2011年12月完成扩能。

  而进入2011年之后,OCI公司的多晶硅产能计划仍在延续。其宣布将投资1.8万亿韩元再设一座工厂生产多晶硅。该工厂坐落于全罗北道的新万金工业园区,年产能为24,000公吨。充分展示了其为了占领高纯度多晶硅市场而进行投资的决心。该工厂将于2011年下半年开始动工,预计与2013年12月竣工。P5新工厂无论是在规模还是24000公吨年产能上都算是世界上最大的多晶硅工厂;届时公司年均总产能将达到8.6万吨,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供应商。

  而OCI在多晶硅产能大幅提升的同时,其订单量也呈飞速发展态势,这也成为其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特别是是在亚洲市场,由于其地缘优势的缘故,包括中国台湾地区的茂迪、绿能、中美硅晶、达能科技、友达光电等厂商已经相继与其签署了长约。而紧随其后,中国大陆地区龙头厂商英利绿色能源也成为OCI的长单用户。数据显示,目前OCI在手的长期订单总额已经近50亿美元,几乎全部来自于亚洲企业。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